【環球時報駐德國小樹屋特約記者 青木】德國6月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(PMI)初值意外恢復增長,引發全球金融機構和專家紛紛猜測,德國制造業或將迎來轉機。根據標普全球周一公布的最新調查報告,德國6月PMI初值從5月份的48.5升至50.4。德國新聞電視臺23日稱,這一數九宮格字突破了50的榮枯分界線,創下34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。許多參加調查的德國企業稱,海外業務穩步增長,德國講座國小班教學內需求有所增強。
“德國制造業可能終于迎來轉機。”該調查的發起機構漢堡商業銀行(HC時租空間OB)首席經濟學家德拉魯比亞表示,但工業PMI“仍略微處于衰退區間”。
除工業外,德國服務業雖然在6月繼續萎縮,但收縮速度已經明顯放緩。據路透社23日報道,德國服務業商業活動改善程度超出預期,6月份PMI初值升至49.4(5月為47.家教場地1)。 HCOB首席經濟學家總結道:“德國有可能打破持續兩年的經濟增長曲線時斷時續的發展模式——一個季度正增長,隨后一個季度收縮。”
路透社稱,這些數據在德國營造了一種謹慎樂觀的氛圍,德國正努力避免今年出現歷史性的連續第3年經濟衰退。本月初,4家德國經濟機構上調了對2025年的預測,并預計在連續兩年萎縮之后,德國經濟將恢復增長。
另據英國《金融時報》23日報道,其他指標也預示著德國經濟正在改善,本月投資者信心有所上升,部分原因是德國新政府有望大幅增加政府支出。
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最新數據也顯示德國制造業訂單需求有起色。德國《明鏡》周刊20日報道稱,4月德國制造業的訂單積壓量同比增長4%。與3月份相比,增幅為0.8%。這一增長主要歸功于汽車行業,該行業的訂單量環比增長2.6%。飛機、船舶、火車等領域也出現增長。
值得關注的是,德意志銀行、萊茵集團、西門子等大型企業的負責人于23日匯聚柏林,與德國總理默茨等政府成員共同參與德國工業日活動。默茨在演講中呼吁加強政商之間的信任。他表示,堅信德國有能力應對并克服經濟挑戰。盡管德國在某些領域落后,但在其他領域如機械工程領域,處于世界領先地位。
然而,面對恢復增長的PMI指數,德國工業聯合會(BDI)認為德國小樹屋企業面臨諸多不確定性,預計經濟復蘇不會迅速。“我們走出衰退的道路比我們預期的要漫長和艱難。”BDI主席彼得·萊賓格在柏林的工業日活動開始時表示。他談到了一系列“爆發點”,例如與美國的關稅沖突。他認為,德國政府希望通過減稅和降低能源價格來刺激經濟的路線是正確的,但關鍵在于落實。德國央行行長約阿希姆·納格爾認為:“經濟前景仍存在微私密空間弱增長可能,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德關稅談判的進展。”
發佈留言